泰国香米为什么那么香
泰国香米是原产于泰国的长粒型大米,是籼米的一种。因其香糯的口感和共同的露兜树香味享誉世界。是仅次于印度香米的世界上最大宗的出口大米种类之一。
泰国香米首要出产于泰国东北部,特别以黎逸府(Roi Et)、乌汶府(Ubon Ratchathani)、武里南府(Burirum)、四色菊、素辇府(苏吝府)、益梭通府等地为多。
泰国香稻只有在原产地才能表现出最好的品质。这是因为那里具有特别的成长条件,特别是香稻扬花期间,那里凉快的气候,明媚的日光,及水稻灌浆期间土壤中逐渐下降的湿度,对香味的发生及堆集,起到非常重要的效果。
泰国大米规范是现在世界上一切稻米生产国所制定出来的规范中最为规范和详尽的。谨慎的大米规范对泰国大米的出口质量起到了保护效果,也是泰国大米畅销世界的通行证。
历史
泰国有5000多年的栽培水稻历史,但只有闻名的泰国茉莉香米才被认为是泰国的民族骄傲。1945年,泰国东部春武里府(Chon Buri)的一位农人发现了KDML香稻种类,KDML是Khao Dawk Mali的缩写,Khao Dawk Mali泰语意为白色茉莉花。
随后KDML种子流传到邻近的北柳府(Chachoengsao),该府农业官员收集了199个稻穗,在泰国中部地区的华富里府(Lop Buri鹄三廊县(Khok Samrong)水稻试验站采用单穗选育法开始对KDML进行纯系选育,挑选出了优异品系并在泰国的北部、东北部和中部地区试种。1959年5月25日,正式定名为泰国茉莉香米(Thai Hom Mali Rice或KDML105),后来成为泰国首要的使用种类之一。通常KDML105的产值非常低,但通过恰当的田间管理技术,可完成KDML105高产。
致香机制
2007年月22日,泰国农业大学从一个泰国香米水稻种类KDML 105,发现了一种叫乙酰基吡咯啉(2-acetyl-1-pyrroline)的化合物。尽管稻米的香味是由200多种不稳定的化合物构成。但是,2-AP是这种香味构成的首要成分。而且,在其他谷类、班兰、真菌和细菌中也发现了这种化合物。
2-acetyl-1-pyrroline(乙酰基吡咯啉)的香味类似于香露蔸树叶(Pandanus amaryllifolius)。东南亚一些土著居民常常在普通大米中掺入香露蔸树叶一同烹煮,然后发生类似香米的滋味。
泰国农业大学的一组科学家日前已经确认了能够增强作物和真菌中乙酰基吡咯啉组成的DNA序列,这是泰国香米基因图谱中的“致香”基因,并且已经在美国专利与商标局申请了专利。
大米基因组由约5000个基因组成。香米之所以“香”,是因为发生了基因突变,香米实际上包含有非正常基因。在它的基因图谱中,有8个基因处于“罢工”状态。泰国科学家说,他们现在正在研究,是否可以将其他大米基因组中相同方位的8个基因“人工破坏”,使其处于“罢工”状态,然后达到改普通米为香米的目的。这一发现关于泰国农业具有适当重要的意义。通过相同的办法,一些普通种类的玉米、稻谷、小麦、豆子和椰子等,都可以得到人工改良,然后进步质量和产值。

本文由帕亚泰发布,不代帕亚泰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