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集解》收录周易注解整理,《周易集解》概况
《周易集解》收录易注整理,《周易集解》概略
下面,将这四十家名称、时代 (《易》书在后)、所引条数,示之以表:
序号 名称 时代 《易》注条数
1 子夏传 周 5条
2 蔡景君 时代不详 1条
3 孔安国 汉 1条
4 孟 喜 汉 2条
5 焦延寿 汉 1条
6 京 房 汉 3条
7 马融 后汉 20条
8 郑玄 后汉 48条
9 荀 爽 后汉 仅次虞翻
10 刘表 后汉 3条
11 宋忠 后汉 42条
12 虞翻 后汉 最多
13 陆绩 后汉 54条
14 姚信 吴 14条
15 王肃 魏 21条
16 王弼 魏 57条
17 何晏 魏 2条
18 翟元 时代不详 26条
19 向秀 晋 3条
20 韩康伯 晋 58条
21 张璠 晋 2条
22 干宝 晋 104条
23 王廙 晋 1条
24 蜀才 时代不详 23条
25 沈驎士 齐 1条
26 刘瓛 齐 5条
27 伏曼容 梁 1条
28 何妥 隋 33条
29 姚规 时代不详 1条
30 崔觐 时代不详 1条
31 卢氏 时代不详 20条
32 王凯冲 时代不详 4条
33 朱仰之 时代不详 2条
34 孔颖达 唐 53条
35 崔憬 唐 241条
36 侯果 唐 118条
37 李鼎祚 唐 108条
38 《乾凿度》 两汉之际 3条
39 《九家易》 时代不详 134条
40 《易轨》 时代不详 1条
《周易集解》中收录虞翻的《易》注最多,简直占其《易》注 十之七八,其次是荀爽《易》注。因其《易》注甚多,故我们对 这两家的详细《易》注条数未有列出。由上表可知,从数量上看, 除虞、荀两家,依次是崔憬、《九家易》、侯果、李鼎祚、干宝等 等。虞翻、郑玄、荀爽、干宝、《九家易》等,都归于典型的象数 派易学。崔憬、侯果等虽讲义理,但首要仍是倾向于象数。尽管 李鼎祚也收录了王弼等义理派易学。但李氏重视象数派《易》注 的倾向,则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唐代曾经尤其是两汉时期易学家的《易》注,简直完全 保留在《周易集解》当中,因而,对两汉象数易学的研讨,从很 大程度上讲,实际上便是对《周易集解》的研讨。但凡《周易集 解》中呈现的两汉时期的易学家(汉之前独有子夏一家,故将子 夏列入两汉),本书均单独建立章节,加以专门研讨讨论,以期对 人们阅读《周易集解》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本书研讨对象,共取《周易集解》中十二家:子夏、蔡景君、孔安国、盂喜、焦延 寿、京房、马融、郑玄、荀爽、刘表、宋忠、虞翻。其余自陆绩 以后的二十八家,将在今后的魏晋及唐代易学研讨一书中,加以 专门讨论。
在我国易学开展史上,自古至今,象数易学是易学研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流派。象数易学体系巨大,结构严密,内容繁复, 学派林立,新说迭出,充分地展示了先哲们高度的象数思想水准, 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周易》关于天地人三才之道。我国历史上 的两汉,是象数易学创立及其开展的鼎盛时期。本书对两汉时期 诸位易学大家,从生平、著作、学术及其影响等方面,均作了比 较详细而系统的论述,是一部有关两汉象数易学研讨的学术专著, 《周易集解》收录了汉代至唐代40家《易》注,是研讨唐代曾经 的易学尤其是两汉象数易学的必读之作,也是广阔易学爱好者所 喜欢之书。《两汉象数易学研讨》在研讨对象及其论述的思想等方 面,非常注重与《周易集解》的完善结合。因而,该书也是人们 间读与理解《周易集解》这部易学巨著的导读之作。

本文由帕亚泰发布,不代帕亚泰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