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泰国资讯

太平公主为什么能权倾朝野

李显复位之后,太平公主逐步走到幕前,积极参与政治。她受到李显的尊重,李显曾特别下诏免她对皇太子李重俊、长宁公主等人行礼。中宗朝,韦后与安泰公主乱权,唯惧太平公主足智多谋。

《新唐书·列传第八》:韦后、上官昭容用事,自以谋出主下远甚,惮之。主亦自以轧而可胜,故益横。所以推进全国士,谓儒者多窭狭,厚持金帛谢之,以动大议,远近翕然响之。

公元707年(景龙元年)七月,太子李重俊谋反。安泰公主与宗楚客想趁机栽赃太平公主与相王李旦兄妹,遂诬告他们与太子共谋,因主审官御史中丞萧至忠对李显流泪进谏,“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忍一弟一妹,而让人罗织罪名残害吗!”太平公主与李旦而得以幸免于难,但太平公主与安泰公主的敌对已显着白热化。(也有野史记载称,上官婉儿因崔湜的原因,与太平公主成为情敌,并投入韦氏阵营)

公元710年(景龙四年)六月,李显被韦后与安泰公主毒死。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同草拟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顾问政事,企图在韦后与皇族之间谋取平衡,但宗楚客与韦后翅膀协商,改相王李旦为太子太师,架空了李旦,打破了这一平衡。

七月,太平公主派其子薛崇简与刘幽求一同参与了李隆基等诛杀韦后的行动,清除了韦氏翅膀,并亲手将李重茂拉下皇位,拥立相王李旦复位,是为唐睿宗。太平公主因此番劳绩而晋封万户,为唐朝公主权势之高峰。

《新唐书1列传第八》:玄宗将诛韦氏,主与秘计,遣子崇简从。事定,将立相王,未有以发其端者。主顾温王乃儿子,可劫认为功,乃入见王曰:“全国事归相王,此非儿所坐。”乃掖王下,取乘舆服进睿宗。睿宗即位,主权由此震全国,加实封至万户,三子封王,余皆祭酒、九卿。

太平公主屡立大功后,权势地位更加显赫重要,李旦常常同她商议朝廷的大政方针,每次她入朝奏事,都要和李旦坐在一同谈上一段时间;有时她没去上朝拜见,李旦会派宰相到她的家中征求她对某些问题的处理意见。每逢宰相们奏事的时分,李旦就要询问:“这件事从前与太平公主商议过吗?”接下来还要问道:“与三郎商议过吗?”在得到宰相们必定的答复之后,李旦才会对宰相们的意见表示同意。三郎指的是皇太子李隆基。凡是太平公主想干的事,李旦没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或升迁或降免,全在她的一句话,其他经过她的举荐而平步青云担任要职的士人更是不可胜数。因为太平公主的权势甚至超过了李旦皇帝,所以对她攀龙附凤的人不计其数。太平公主的儿子武崇行、武崇敏、薛崇简三人都受封为王。太平公主的田产园林遍及于长安城郊外各地,她家在收购或制造各种珍宝器物时,足迹远至岭表及巴蜀地区,为她运送这类物品的人不绝于路。太平公主在日常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也处处模仿宫廷的局面。 《资治通鉴》:太平公主沉敏多权略,武后认为类己,故于诸子中独爱幸,颇得预密谋,然尚畏武后之严,未敢招权势;及诛张易之,公主有力焉。中宗之世,韦后、安泰公主皆畏之,又与太子共诛韦氏。既屡立大功,益尊重,上常与之图议大政,每入奏事,坐语移时;或时不朝谒,则宰相就第咨之。每宰相奏事,上辄问:“尝与太平议否?”又问:“与三郎议否?”然后可之。三郎,谓太子也。公主所欲,上无不听,自宰相以下,进退系其一言,其他荐士骤历清显者不可胜数,权倾人主,趋附其门者如市。子薛崇行、崇敏、崇简皆封王,田园遍于近甸,收市营建诸器玩,远至岭、蜀,输送者相归于路,居处赡养,拟于宫掖。

李旦则企图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寻求政治平衡,以防止伤害到任何一人。在此期间,太平公主曾劝说李旦下旨,搜集撰写了上官婉儿的著作,保留了这位才女的作品。


如需咨询和恭请佛牌,请添加微信:xtyfgfp 或扫以下二维码。

本文由帕亚泰发布,不代帕亚泰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

联系方式
微信:xtyfgfp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xtyfgfp
扫码添加微信xtyfgfp,更多咨询尽在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