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为什么想废了李隆基的太子之位
和平公主以为太子李隆基还很年轻,因此起先并未把太子放在心上;不久之后又因惧怕太子的英明威武,转而想要改立一位糊涂窝囊的人作太子,以便使她自己能长时间保住现有的权势位置。和平公主屡次分布流言,宣称“太子并非皇帝的嫡长子,因此不应当被立为太子。”
公元710年(景云元年)己亥(二十二日),李旦颁下制书晓谕正告全国臣民,以平息各种风言风语。和平公主还常常派人监督李隆基的所作所为,即便一些纤细之事也要报知李旦,此外,和平公主还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许多耳目,李隆基心里感到非常不安。
《资治通鉴》:和平公主以太子年少,意颇易之;既而惮其英武,欲更择暗弱者立之以久其权,数为流言,云“太子非长,不当立。”己亥,制戒谕中外,以息浮议。公主每觇伺太子所为,纤介必闻于上,太子左右,亦往往为公主耳目,太子深不自安。
公元711年(景云二年),和平公主同益州长史窦怀贞等结成朋党,想加害于太子李隆基,便指使她的女婿唐晙邀请韦安石到自己的家中来,韦安石坚决推托,没有前往。
李旦曾经秘密地召见韦安石,对他说:“听说朝廷文武百官全都倾心归附太子,您应当对此多加留心。”韦安石回答说:“陛下从哪里听到这种亡国之言呢!这一定是和平公主的主见。太子为宗庙社稷立下了大功,而且一向仁慈正确,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是全国人都知道的现实,希望陛下不要被毁谤所利诱。”李旦听过这话之后非常惊异地说:“朕理解了,您不要再提这件事了。”
其时和平公主正在帘子后边偷听他们君臣之间的谈话,事后便分布各种风言风语对韦安石横加栽赃,想把他拘捕坐牢严加审讯,多亏了郭元振的救助才得以逃过。
《资治通鉴》:和平公主与益州长史窦怀贞等结为朋党,欲以危太子,使其婿唐晙邀韦安石至其第,安石固辞不往。上尝密召安石,谓曰:“闻朝廷皆倾心东宫,卿宜察之。”对曰:“陛下安得亡国之言!此必和平之谋耳。太子有功于社稷,仁明孝友,全国所知,愿陛下无惑毁谤。”上瞿然曰:“朕知之矣,卿勿言。”时公主在帘下窃听之,以飞语陷安石,欲收按之,赖郭元振救之,得免。
和平公主还曾乘辇车在光范门内拦住宰相,暗示他们应当改立皇太子,在场的宰相们全都大惊失色。宋璟大声质问道:“太子为大唐社稷立下了莫大的劳绩,是宗庙社稷的主人,公主为什么突然提出这样的建议呢!”
《资治通鉴》:公主又尝乘辇邀宰相于光范门内,讽以易置东宫,众皆失色,宋璟抗言曰:“东宫有大功于全国,真宗庙社稷之主,公主柰何忽有此议!”
宋璟与姚元之秘密地向李旦进言道:“宋王李成器是陛下的嫡长子,豳王李守礼是高宗皇帝的长孙,和平公主在他俩与太子之间相互构陷,制造事端,将会使得东宫位置不稳。请陛下将宋王和豳王两人外放为刺史;免去岐王李隆范和薛王李隆业所担任的左、右羽林大将军职务,任命他们为太子左、右卫率以事奉太子;将和平公主与武攸暨安顿到东都洛阳。”李旦说:“朕现在已没有兄弟了,只要和平公主这一个妹妹,怎么能够将她远远地安顿到东都去呢!至于诸王则任凭你们组织。”于是先颁下制命说:“今后诸王、驸马一概不得统率禁军,现在任职的都必须改任其他官职。”
《资治通鉴》:宋璟与姚元之密言于上曰:“宋王陛下之元子,豳王高宗之孙,和平公主交构其间,将使东宫不安。请出宋王及豳王皆为刺史,罢岐、薛二王左、右羽林,使为左、右率以事太子。和平公主请与武攸暨皆于东都安顿。”上曰:“朕更无兄弟,惟和平一妹,岂可远置东都!诸王惟卿所在。”乃先下制云:“诸王、驸马自今毋得典禁兵,见任者皆改他官。”
和平公主得知姚元之与宋璟的计谋之后怒发冲冠,并以此责怪李隆基。李隆基感到惧怕,便向李旦奏称姚元之和宋璟离间自己与姑母和平公主和兄长宋王李成器、豳王李守礼之间的联系,并请求对他们两人严加惩处。甲申(初九),李旦将姚元之贬为申州刺史,将宋璟贬为楚州刺史。丙戌(十一日),宋王李成器和豳王李守礼被任命为刺史的事也中止履行。

本文由帕亚泰发布,不代帕亚泰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