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的现代意义与普世价值
《金刚经》的现代含义与普世价值
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龙舒增广净土文》
这首偈颂源于兄弟俩不同的修行。哥哥每天精进持戒,打坐参禅,无心随众劳作、施舍;而弟弟则是勤劳作业,施舍济众,广修福德,却无心闻法参禅。后来哥哥去世后转世为佛陀的弟子,修得了罗汉道,而弟弟却投生到大象群中,因在战争中立下功劳,被封为象王,金银珠宝装饰全身,过着舒适奢华的日子。而修成罗汉的哥哥活得非常辛苦。一次国内饥馑,衣冠楚楚的哥哥,托钵七日,都是空钵而回。当啼饥号寒的罗汉哥哥看到富有无比的大象弟弟时,无限慨叹地说出以上偈颂。福慧双修,是《金刚经》的心要,对当今世人仍具有很大的现实含义。
人生的美好,工作的成功,都离不开福慧双修。现实日子中有不少怀才不遇的人,聪明能干,但为人过于精明而不愿吃亏,修慧不修福,善缘难具足,做起事来往往无人相助,障碍重重。修福的办法很多,及时施出一个浅笑、一种关怀,或助他人一臂之力,都是修福的范畴。而在很多修福中,以施舍财物最直接、最具有代表性。所以《金刚经》常以“满三千大千国际七宝以用施舍”来形容福德之大,“若人满三千大千国际,七宝以用施舍,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一个人若能用一颗无私、真诚、随喜的心广结善缘,做对社会大众有利之事,利益无量众生,自然可获得无限的善果,不管你做何事,都有人相助,不管你走到哪里,也都有人照顾。这全部都是自己种善因而得来的福德果报。《佛说阿弥陀佛经》中也把修福德看成是往生极乐疆土的必要条件,“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从另一方面讲,修福不修慧,福中也造罪。日子中有一些含着金汤匙出世的人,生来福报就很大,但因从小娇生惯养、不思上进,任意尽情地浪费祖上挣来的家业。这些人迟早都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落得个败家子的名声。这都是有福无慧的后果。正因为如此,佛陀在《金刚经》中特别强调智慧的重要性,“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国际七宝,持用施舍;若有善男子、善女性,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接着《金刚经》以如下偈颂对佛陀的智慧作总结,“全部有为法,如空中阁楼,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首偈语告知咱们,人生如梦,苦乐如泡影,成败如朝露,荣华富有如浮云,功利如镜花水月,世界间万事万物瞬间变幻,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一个人若能领悟到全部万法的本质皆缘生缘灭,看透自我、苦乐、功利、美色等人间万物之心便会生起,这样就能逐步理解凡事不用过于执着,应以随缘的心态干事:顺境时珍惜眼前一切,以杰出的机缘去成就工作,活出美好的人生;窘境时,则安然地去面对、承受、化解人生中的各种困苦,笑对人生,活得轻松、自在。如此,不管顺窘境,一个人都能安然面对人间的悲欢离合、冷暖冷热,逾越成败、荣辱和得失,甚至是存亡。
“福德”与“智慧”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夕卜修福以利他,内修慧以自利,福慧双修,方能修得“万德庄严、智慧如海”的满意佛果。相同,日常日子中,只需咱们福慧双修,以此来庄严咱们的人生,工作必有所成,人生必有坦道。

本文由帕亚泰发布,不代帕亚泰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